2016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
共和县沙珠玉乡扎布达村易地扶贫搬迁村村貌。
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学生们正在上民族团结课。
海南藏族自治州对农牧区妇女开展技能培训。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一望无垠的大地上,一边是蜿蜒前行的青海湖水岸线,一边是连绵起伏的牧场草原。全州总面积达4.45万平方公里,46.4万名各族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28个民族的同胞,其中藏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6.9%。各族同胞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结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深厚情谊。
伴随着锐意前行的脚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劲风,吹遍了海南州。
卓有成效的创建工程,滋润每一寸土地
出了共和县恰卜恰镇,往东南方向经过曲折的10余公里山间公路,便到了共和县铁盖乡上合乐寺村。一条笔直的硬化主干道直通到村子中央,道路两旁的绿树掩映着井然有序、一户一院的村民院落。院子的墙壁上以农民画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宣传着民族团结和传统美德。
上合乐寺村有村民256户、836名,藏族、汉族、蒙古族、土族等4个民族的村民共同生活在这个村庄里。大多数村民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从龙羊峡库区搬迁到这里的,整个村庄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美丽清洁,又富有乡土气息。
走进藏族村民旦德家,只有旦德70多岁的老母亲在家。“家里的人都去给村里的一户正在办婚事的汉族乡亲帮忙去了。”老人朴实地说,“我家劳力少,收种庄稼的时候,不同民族的乡亲们都到地里帮忙,人家有啥事,我们也理应去搭把手。”
上合乐寺村党支部书记项秀介绍,各族村民长期生活在一起,藏、汉两种语言都会说。几年前,村里将每年的重阳节定为敬老孝亲节,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在这一天都会主动赶回来参加这个节日,并捐出善款孝敬村里的老人。如今,这笔资金达几十万元,登上“敬老孝亲榜”的各族村民达上百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上合乐寺村成了各族乡亲们的“合乐”之地。
上合乐寺村村民和睦相处,折射出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日益深入人心的景象,这与海南州卓有成效的创建举措息息相关。
海南州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才让介绍说,为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海南州把创建工作确立为“一把手”工程,从州级领导到县乡“一把手”,层层联点包片抓落实,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海南州在创建过程中强化教育引导作用,把“云藏”藏文搜索平台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平台涵盖新闻、网页、文库等8个板块,成为宣传党的政策、传递信息、凝聚人心的重要渠道。
海南州有关部门还会同中国联通海南州分公司开发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终端“沃德吉”。“沃德吉”开设有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民族教育等栏目,能帮助基层群众提高思想认识、拓宽致富门路。与此同时,海南州建成了全省首家民族团结培训基地,为基层输入了大批民族团结骨干力量。
以创建舒心理气,奏响和谐稳定主旋律
“在海南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筑牢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是重中之重。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到位,才能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让说。
共和县恰卜恰镇工业园社区服务中心位于镇南临街的一幢两层小楼内,主要承担劳动保障、医疗保险等10余项工作。一楼的便民一站式服务大厅整日人来人往,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大厅里的工作人员既有藏族、汉族、回族,也有蒙古族和土族。
工业园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里工作不能怕琐碎,要有耐心。民族团结无小事,细致的工作往往可以解决大问题。就在许多看似“搅沫沫”的过程中,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各族群众在日积月累的情感交流中成了朋友。
据了解,海南州在深入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成功解决了一批长期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矛盾化解了,心里的疙瘩解开了,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密切了往来,共同为广开脱贫致富门路出点子、想办法。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氛围中,民族团结的“马车”在海南州的辽阔土地上轻松前行。
四年创建,城乡各族群众得到大实惠
从事传统藏族服装加工制作的卓贝夫妇,是三江源生态移民户。在各部门的帮助下,如今他家在兴海县城开起了商店,卓贝主要负责打理店里的生意,妻子青措吉负责制作藏族服装,全家每月的收入有6000元左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海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城乡统筹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创建活动开展4年来,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群众得到大实惠。
——投资40.2亿元的同德县特殊类型3年扶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并成为全省推广模式;兴海县南部三乡和贵德县常牧镇特殊类型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全州贫困人口由“十一五”的11.6万人减少到现在的5.3万人,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全州行政村道路通达率达到95%、通电率达到100%,“双百”示范村、高原美丽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为城乡和谐稳定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全省率先完成教育布局调整,各族青少年学有所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各族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物质基础,保障了海南州“打造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和绿色产业集聚发展先行州”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正推动海南州以后发赶超之势向前疾行。
汇聚希望与力量
地处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腹心区域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无论从自身禀赋还是发展基础来看,在全省的发展棋局中,都缺少“捷足先登”的阶梯和依托。然而,这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拥有4.45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却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撒遍每一寸土地,从而汇聚起发展的力量,形成了特色发展路径。
自2013年以来,海南州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航标,满载着全州各族群众对富民强州的殷切期盼,开启了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航程。海南州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高起点谋划、多载体引导、全方位推进、严标准考核,使党的民族政策深深植根于各族群众的脑海中、心坎上。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海南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高亢旋律,各族群众手挽手、心连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海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
在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中,海南州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实现了大幅提升、成倍增长,全州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海南州抢抓国家向民族地区扩大投资的历史机遇,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培育了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打好“生态牌”,念好“生态经”;民生投入成倍增长,海南州各族群众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激发了海南州的发展活力,和谐稳定、美丽繁荣的新海南州正快步走来。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