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布依族  > 详细页面

耄耋老人王思明的布依文化情缘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钱丽花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0日 浏览量:

王思明(中)在“思民书屋”落成仪式现场。资料图片

  人物档案: 

  王思明,布依族,1932年生,历任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贵州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退休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布依族文化的传播发展。现为贵州省布依学会会长、贵州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贵州老年书画协会会长等。2009年自建“思民书屋”,收集整理大量布依族民族文化书籍,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梦想宣言:

  贵州要“多彩”,民族文化不可少,愿用我的余生,为贵州民族文化,尤其是布依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在北京见到王思明老先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今年6月,他带领贵州老年书画协会的40多位各族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到北京举行一个反映贵州美丽山水的画展。在这些作品中,除了以乌江的10个水电站为重点表现对象的《千里乌江图》外,还有生动地呈现贵州17个世居民族多彩生活习俗的《贵州世居民族民俗风情白描画卷》。而这一活动,不过是王思明这位八旬老人在退休后发挥余热,致力于传播民族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

  抢救古籍,布依族终成有文字的民族

  和很多人不同,王思明在退休后,并没有去过养花种草的休闲生活,反而愈加忙碌了。1993年,他开始担任贵州省布依学会的会长,一晃20年过去了,回首往事,王思明觉得最大的成绩是对布依族古籍的抢救保护工作。

  过去,有300多万人口的布依族,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上世纪50年代,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中央有关部门还根据各民族的意愿,帮助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1956年通过的布依文方案便是其中的一个。

  2009年, 荔波县档案馆选送的布依族傩书、经书《献酒备用》、《接书神庙》、《接魂大全》等10部布依族古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功,布依族古文字横空出世,布依族也被文化部认定为中国具有自己民族文字的18个少数民族之一。而其中,贵州省布依学会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

  王思明介绍说,实际上,在布依族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布依族古文字,被称为“土俗字”或者“方块字”,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比较抽象的符号,一种是自创的表意文字和少量汉字,还有一种是借用汉字造字法自创的方块字。这些古文字常见于布依族文献古籍摩经之中。由于摩经只掌握在布摩先生(布依族从事祭祀、占卜、驱灾等活动的人)手中,一般人很少接触,因此没有形成统一通用的文字体系。

  贵州省布依学会在荔波县发现这些摩经以后,和荔波县的有关部门合作,给布摩先生做工作,把他们手中的旧书重新印刷,将新书交给他们,而将有珍贵价值的旧书保留在档案室里,每本书再发给布摩先生600元的补贴。这样大量地进行搜集整理以后,目前,贵州各地挖掘、抢救和保存了2000多本布依族古籍。

  “布依族的摩文化内涵丰富,而摩经是摩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摩经对认识、了解和研究布依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王思明说,布依学会从2009年开始集中力量对收藏的摩经进行研究,邀请那些看得懂摩经的布摩先生为古籍进行配音阅读,做文字翻译,从而形成一套布依族古文字+拼音文字+汉字释义的完整体系,留给后代来研究。

  为了传播布依族文化,贵州省布依学会还投入精力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1998年,学会经过六个多月的筹备,成功举办了布依族“六月六”大型文艺表演,除了贵州的群众参加,还邀请来自新疆、云南等地和港澳台地区及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来宾参加,参与人数超5000人。在2002年还举办了“六月六”大型歌节以及2007年中国·黄果树布依族“六月六”文化节系列活动等。如今,“六月六”已经成为布依族的品牌文化活动。

  此外,学会还为布依族历史人物塑像和建设纪念馆,并致力于布依族古歌、服饰、节日文化的研究,组织编辑出版了不少相关的研究专著。比如目前,学会正在组织力量推出一部描述布依族从古至今的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生平事迹的书籍。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学会在开通了“中华布依文化研究会”网站后,又于2011年开通了“中华布依族(越人)网站。”“今后,我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宣传上,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宣传布依族文化。”王思明说。

  建“思民书屋”,把文化财富留给公众

  2009年9月13日,一家名为“思民书屋”的农家书屋在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小西寨落成,并免费对村民开放。该书屋的主人正是王思明。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要怎么利用手头上的资源,尤其是我一生收集来的各种书籍,为传播民族文化做点事情。”王思明说,和家人反复商量以后,他决定自掏腰包,在农村老家建一个书屋,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令王思明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这一想法不仅得到全家人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他的老朋友、贵阳市建筑设计院第四分院院长何正能,按照布依族建筑风格,亲自设计建造了这家书屋。书屋的一些建筑材料也是朋友们免费相赠。

  “很多人热衷于传播民族文化,让我很感动,也进一步增强了我把书屋搞好的信心。”王思明说。

  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思民书屋”分为3层,集中收藏了王思明平生喜爱的书刊、文房四宝、各类艺术品、长期研究民族文化的资料及亲友赠送的图书。“整个书屋现在有两万多册藏书,其中包括许多我搜集到的与56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关的书籍和光碟等。”王思明说。

  很多领导干部知道王思明建“思民书屋”,纷纷把自己关于少数民族的藏书都捐赠给书屋,比如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就曾捐赠了100多本各民族的图书。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也捐赠了好几捆与甘肃的藏族、回族相关的书籍。

  每个周末,王思明总要跑去“思民书屋”,把新收集的图书登记入库,把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因为藏书丰富,“思民书屋”渐渐有了影响力,许多人专门前来翻阅书籍,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不久前,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有关部门想研究毛南族的历史,还曾特意来到“思民书屋”,找到了相关的书籍资料。

  现在,王思明还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充和丰富书屋的藏书。“我的目标是把‘思民书屋’建成为中国民族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56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成为少数民族群众汲取知识的精神家园、助农增收的富民之源。”王思明说,虽然现在离这一目标还很远,但他会继续努力。

  “我们贵州要打响‘多彩贵州’的牌子,哪里少得了民族文化呢?能为贵州民族文化的发展尽一份力,是我的人生夙愿。”已过耄耋之年的王思明对未来还有很多规划,比如在“思民书屋”开设书法班,教农村孩子学习传统书法;比如坐下来,把自己一生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工作经历写出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这句话来形容王思明老人,最恰当不过了!

  (题图为王思明(中)在“思民书屋”落成仪式现场。资料图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