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撒拉族  > 详细页面

撒拉族社会经济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吴迪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浏览量:

  现在,撒拉族已经由游牧民族完全转变为农耕民族,主要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生,但是当今撒拉族人仍然保留着兼营畜牧业的传统。

  撒拉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青海、甘肃等地区,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源较为充足,非常适合从事农业生产,在撒拉族先民东迁中国近七百年的历史中,撒拉人不断借鉴与吸收周边汉族、回族等民族生产劳动的经验,逐步由游牧民族转变为农耕民族,通过长期实践和试验,在农业生产方面赶上甚至超过周围一些民族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会新的播种耕作经验和方法,创造出一种撒拉族独特的农业文化。

  在历史上,当撒拉族人民掌握了现今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后,他们用辛勤的双手开垦了大量的农田与山地,并且为了灌溉农田,撒拉族先民开展了宏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撒拉族兴建的水利工程有一定的规模,已修街子工渠、张尕工渠、查家工渠等几十条水渠。不少水渠规模宏大,如查家工渠、河东河西两条绵延20多里,灌溉1790段。

  撒拉族人民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也十分丰富,在清朝的《循化县志》中就曾写道:“多种青稞、小麦、大麦,而大麦尤多,豆则小豌豆、小扁豆、白豌豆、蚕豆、绿豆。园中间有种刀豆者。秋天种豆子、谷子,其荞麦则青稞割后方种。”“菜蔬则本城保安、起台、边都皆有。胡麻、芥子、隆乌寨亦间有之。白菜多而佳。唯红庄撒喇种之花椒与川椒稍逊,别工之花椒则不及也。”

  新中国成立以后,撒拉族人民不断与时俱进,重视机械化农业生产,并且通过不断修缮水利设施、丰富农作物种类、改进种植技艺等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产量,通过撒拉族人的辛勤劳动与不懈努力,现在撒拉族地区已经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瓜果蔬菜基地和粮油高产区,不少人成了粮食、林果重点户和专户,不仅使撒拉族人民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更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之外,撒拉族人民还兼营畜牧业、农副业、商业等。畜牧业是撒拉族所从事的时间最长的经济活动,撒拉族对畜牧业特别重视,尽管他们聚居的地方不是牧业区,牧业没有成为他们的主要产业,但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仍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撒拉族民众还充分发挥聪明智慧,积极开展商业活动。他们从事皮革加工、民族特色饮食、民族手工艺产品等行业,在使自己逐步致富的同时,还将本民族的民族文化传播到国内外。

参考资料:

 1.中国民族网、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网

  2. 马明良、杨宏峰著《中华民族全书:中国撒拉族》,黄河出版传媒集团,2012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