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拉祜族  > 详细页面

拉祜族艺术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苏明奎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0日 浏览量:

  1.歌曲。拉祜族的歌曲、乐曲、舞曲旋律悠扬,调子丰富。古老的传统诗歌,比如创世歌、迁徙歌、某些祭祀歌、少数礼仪习俗歌等也必须遵循严格的唱腔,严格的韵律和对仗进行演唱。其它内容诗歌,演唱曲调虽然各有套路,但比较随合自由,古朴单调,容易上口,也容易听懂,方便编唱和推广。但是在家里唱和在郊野唱,曲调一定要分开。农忙或农闲的演唱也必须注意。在寨子或家中只许唱吉利的轻快的调子,而情歌、山歌只准到郊野去唱。悲苦调一类伤感、凄楚的歌,也只可到郊野去唱。

  2.乐器。拉祜族的乐器多种多样,大部分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在澜沧江以西的拉祜族(多数系拉祜纳),喜爱的乐器是:葫芦笙、芦笛、哩嘎嘟、响蔑、稻谷杆笛、三弦、必噜。镇沅县的拉祜族(主要是拉祜西),其流行的乐器有三弦琴、唢呐、五管葫芦笙、五眼竹笛、响蔑,还有芒锣、桶鼓。景谷一带的拉祜族(拉祜西)所常用的乐器有小号、大号、三弦、芦笙、竹箫、二胡等。

  3.拉祜族舞蹈。拉祜族的舞蹈是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项目,与音乐、乐器一样,有着全民性意义。其舞蹈形式,多为大型集体舞,男女老少齐上场,用舞蹈再现劳动的场面、模仿动物的动作,欢庆丰收,同娱同乐。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内容,在过年习俗活动中,得到最全面最完整的体现。人们所跳的生产舞有八个组成部分:“俄多郭”(开始舞);“铁八阿八”(开荒砍树);“啃戈”(深耕细作);“喔迷戛”(怎样撒种);“扎别戛”(希望庄稼长得好);“扎儿戛、扎角戛”(割谷、打谷);“处毕诺的嗲”(庆丰收、舂粑粑);“佤吓务糯把”(杀猪宰羊,吃八大碗)。

  其中,芦笙舞是拉祜族人民在欢度年节喜庆时必跳的一种大型的集体舞。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仍保持着男女老幼同欢齐乐和依芦笙手领舞的古老形式,以及欢庆丰收,祈求丰年的内涵。在时代的前进中,它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一舞蹈为人民所酷爱。起舞时由持芦笙的男性领舞,他们三五成圈,聚于中央,脚步合着芦笙节奏,时快时慢,引导着圈外的合舞者。跳到“白鱼翻身”段落时,动作细腻潇洒;跳到“猴子”舞时,动作活泼、轻盈;跳到“摇娃娃”时,动作温柔敦厚。外圈的伴舞者听笙曲,视领舞者的舞步摆动,携拉着双手,踩着节拍,变换动作。人群常常似入迷般地凝聚在舞场,谁也离不开谁地跳个不停,跳完星星跳太阳,跳完今年丰收,再跳来年期望,舞蹈的内容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劳动过程。

  除了生产舞蹈的内容外,拉祜族人民还非常喜欢跳那些模拟动物动作的舞蹈。它们既可以贯穿在年节集体舞蹈之中,也可以单独表演,比如“斑鸠吃食舞”

  “鹌鹑舞”,还有一些格调风趣活泼的“苍蝇搓脚舞”“老母猪洒尿舞”(动作出迟缓)、“小马蹄舞”(活蹦乱跳)、“猴子擦屁股舞”“绵羊舞”等等。景谷、镇沅县的拉祜西喜欢跳的还有“打歌”“谷格舞”“小摆舞”“直歌舞”“三跺脚”“翻身舞”“串花舞”等。

  少数地区尚流传着一些反映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比如用于驱邪恶迎平安的“桶鼓舞”,专门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初五,连跳三天,以自制的木鼓为乐,边击边跳,由成年人及老人,三人一组。鼓声激烈,震撼山岳,气氛威严,表现出驱赶邪恶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是十分令人振奋的。     

参考资料:

  1.思茅少数民族[M].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3。

  2.拉祜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9(209-212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