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艺术 > 民族艺术家  > 详细页面

杨 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布拉格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8日 浏览量:

  杨敏,壮族,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协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舞蹈审美教育联盟副主席,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新加坡国际舞蹈大赛评委,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及“2016年中国教育最具影响力人才”称号获得者,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舞蹈比赛、北京大学生舞蹈比赛及“小荷风采”“荷花少年”舞蹈比赛评委。

  从事高校舞蹈教育30年,教授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多个层面学生,主要从事芭蕾基本功、古典舞综合课、民族舞技术技巧、芭蕾舞教学法等课程教学及理论学术研究。出版专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道具研究》,主编《中小学民族民间舞蹈特色课例教材》、合著《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特色教材,合著《民族舞蹈技能训练—单元课示例》教材并担任副主编;建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技术技巧舞蹈工作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道具研究工作坊”及“杨敏舞蹈工作室”。在核心期刊发表《试论“舞蹈教育心理学”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的作用》《论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练课程在教学与创作中的价值》《论原生态民族舞蹈的艺术化及保护》《深化中小学舞蹈教育改革推动舞蹈专业教育模式创新》和《关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等多篇论文。

  往事如烟 似水流年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中国56个兄弟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杨敏作为广西壮家女儿,受人文环境的熏陶和南方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影响,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那时候也没想到自己能够与跳舞结缘。杨敏的父亲是一名军人,由于父亲工作的需要全家人跟随父亲支边到了内蒙古,一南一北的地域跨度使她领略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南北文化的滋养使她对艺术的憧憬深入血液。杨敏回忆起她第一次接触舞蹈的往事:“随父亲支边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后,我们家住在军区大院里,记得军区大院的前面就是当地歌舞团,那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趴着人家歌舞团的窗户偷偷看演员练功,在我们眼中看到的都是王子和公主,那种羡慕崇拜的心情别提有多强烈了。由于那时候年龄特小也不知道那些演员是在练舞,也不知道什么是舞蹈,小伙伴们就在一处沙坑里模仿人家开始翻各种跟头,现在想起来满满的都是回忆,也许我的舞蹈之路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启的。”

  学如穿井 百炼成钢

  1976年内蒙古哲里木盟艺术学校(1999年更名为通辽市艺术学校,现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当时小杨敏虽然个头不算最高,条件也一般,但不少老师都觉得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舞蹈灵性,所以鼓励她去报考艺校,却遭到家人、尤其是父亲的反对。因为她的文化课不错,家人希望她能够好好学习。那时对舞蹈是那样狂热,杨敏竟然偷偷把户口本拿了出来,去艺校报名参加了考试。评委李老师说:“我觉得这孩子不错,她很有灵性,最关键的是她热爱舞蹈。”1977年,杨敏考入内蒙古哲里木盟艺校,成为一名中专生。

  “我一定要练得最好给别人看!”这是杨敏经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从小好强的性格加之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为她埋下了为之努力奋斗的种子,加倍的付出与努力为的是弥补条件的不足。受时代发展的局限,练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科学,苦练就成为唯一能够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不过现在看来正是经历了中专时代的磨砺,才养成了多学、多练、多看的好习惯,为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辛勤的付出总会有回报,杨敏以全校唯一一名优秀毕业生的身份留校。那一年她才17岁,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中专老师。

  1981年杨敏顺利考上吉林省艺术学院的大专班,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大专学习,在那里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自身的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仅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而且逐梦的意志也愈加坚定,敢于挑战,勇攀舞蹈艺术高峰。

  1985年,杨敏以东北地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他人眼中的“野心”正是杨敏老师怀揣的梦想,梦想到达彼岸开启舞蹈人生的新旅途。虽然考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但她却不敢松懈一分一毫,仍然延续着从中专养成的刻苦训练的精神,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也再次为自己争取到留校的宝贵机会,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的一名舞蹈教师。

  杨敏老师历经三个阶段的学习生涯,每一阶段都显得非常重要。求学如同凿井,为了获取知识与技能,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她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值得钦佩。

  舞为心动 梦圆舞台

  舞蹈圈里的人都知道“桃李杯”比赛是舞蹈领域的顶级赛事,如果能够参加该比赛既是对自己的检验也是一种荣誉,杨敏老师参加第三届“桃李杯”是以教师的身份参赛的,这意味着从节目编排、训练、服装、道具、音乐、走台直到比赛这一系列事情都是自己处理,最重要的是需要顶住心理压力,毕竟是老师参赛。她告诫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参赛作品选择的是杨丽萍老师的佤族作品《猎中情》,张燕飞老师伴舞,该作品动作难度极大,尤其是双人配合的托举动作,既考验女演员的专业水准,同时对男舞伴来讲也是体力、耐力和配合的挑战。为了参赛杨敏老师准备了整整一年,并请来了杨丽萍老师亲自作指导,历经初赛、复赛和决赛的重重选拔,最终成功获得民族民间舞“十佳”的荣誉。在备赛的这一年里,杨敏老师时刻告诉自己不能松懈更不可以生病,她真的做到了,然而就在比赛结束的第二天就突发高烧,卧床休息了整整一周。

  2003年,杨敏老师再次参加“桃李杯”比赛,作为编导和领队的身份给学生曹阳编了一个傣族作品《版纳印象》,在编排的过程中也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故事和戏剧色彩。其实她并不是专业编导出身,但是老师们对这部作品的编排手法给予了肯定,经过几轮的选拔推送,这部作品没有受到任何争议的被推选为参赛作品,并获得“桃李杯”优秀表演奖。

  “为心而舞,为梦而追”,杨敏就是这样一位信念执著的舞蹈人。每块奖牌的背后都渗透着她无限的汗水和泪水,这些经历终将转化成宝贵的财富,为她日后多年的教学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支撑,也因此指导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桃李杯参赛学生。

  良师益友 恩逾慈母

  杨敏老师从1987年开始执教至今已有30个年头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桃李芬芳满天下,教过的学生可能都数不过来了,虽然学生众多但是她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也发自内心的把每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正因为如此,她教过的每一位学生对杨敏老师也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杨敏老师的学生赵玺,就是她众多优秀学生中的代表,说起自己的学生,杨敏老师说:“赵玺12岁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我就是从那年开始作为她的主课老师一直伴随着她从中专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毕业之后出国深造直到现在工作我们还在一起。这孩子从小我们就看出她在舞蹈方面的潜质,尤其是乐感特别好,同时还特别努力,中专毕业免试进入本科,本科毕业保研进入硕士,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她挑战自己选择了自己从未接触过的舞蹈编导方向,那时在做选择的时候她来找我征求我的意见,我给她的建议是你需要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来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果然,在学习编导阶段的赵玺,编导才能愈加凸显,编排傣族作品《绿》获得全国舞蹈比赛银奖,参与“桃李杯”选手比赛组合的编排,“16+1”中东欧艺术合作论坛舞蹈负责人等等。此后,赵玺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又考入美国纽约大学获得全额奖学金。赵玺只是中央民族大学众多优秀毕业生中的代表,从这些学生中也可以看到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培养多元化舞蹈人才的教育模式。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一路走来,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为杨敏老师多年的教育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重角色的锤炼使她的教学经验和文化知识又一次得到了提升,真切感知到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蹈可以教育人、改变人、成就人,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一直伴随她走到今天。学生时代历经三个地区不同的教学环境、各具特色的舞蹈培养模式为她带来了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舞台的经历也为她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现如今舞蹈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模式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舞台经验。杨敏老师说:“舞蹈就像我的生命一样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舞蹈教育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失去她我的生活将毫无意义。我的快乐源泉来自我热爱的舞蹈事业,通过舞蹈教育的方式传递舞蹈知识与技能,让我拥有了人生中的最大财富,同时感受到了职业的高尚。”

  当代舞蹈教育正在迎接“春天”,舞蹈的教育价值更为凸显,舞蹈作为素质教育,尤其是“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了艺术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舞蹈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舞蹈教育能够传递真、善、美得美德,以及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舞蹈教育正积极努力地走出自己的象牙塔,向大众敞开大门接纳所有的舞蹈爱好者,尤其是面向全体青少年有教无类的普及舞蹈文化,从而使得舞蹈教育的发展也趋于全面、有序。

  获奖情况

  1988年,荣获中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个人)民间舞“十佳”称号;

  2003年,荣获中国“桃李杯”舞蹈比赛贡献奖;

  2006年,在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中,所指导的学生荣获表演一等奖和二等奖;本人获指导教师奖;

  2011年,荣获新加坡“中国舞蹈国际大赛”第一届舞蹈比赛最高教师指导奖;

  至2012年,三次荣获中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园丁奖(2000,2009);

  2012至2014年,连续三年荣获新加坡“中国舞蹈国际大赛”第二、第三、第四届舞蹈比赛优秀教师指导奖;

  2015年荣获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教师指导奖;

  2016年荣获“中国教育最具影响力人才”称号。

参考资料:《学如穿井 能者为师——访著名舞蹈教育家杨敏教授》,2016-07-04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