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医药 > 其他 > 基础知识  > 详细页面

水族医药

来源:中国民族报 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室供稿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1日 浏览量:

水族村寨

  水族共有人口347116人,其中96%以上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榕江、丹寨及广西的部分地区。以三都最为集中。

  水族人民长期居住在高温、潮湿、多雨、瘴疠流行严重的地区,在这种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理环境中,水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逐步形成了适应自身特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水族医药。据记载,杜仲、板蓝根、桔梗等药材很早就为水族先民所认识和应用。民间传说中的药神“六铎哈”,就是水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医疗实践中,获得丰富医疗经验的化身。

  资源开发利用

  据调查,以三都为中心的水族聚居地药物品种在千种以上,约占贵州省药物资源四分之一(全省约4024种),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全国约4656种)。

  珍稀名贵品种有:麝香、獭肝、熊胆、鳖甲、灵芝、八角莲、红八角莲、杜仲、虎骨、穿山甲、黄草、白花蛇舌草、一支箭、银杏、牛黄、灵猫、九香虫、竹节人参。大宗药材有:何首乌、五倍子、草乌、黄精、鱼腥草、夜交藤、大血藤、车前草、蒲公英、墨旱莲、益母草等数十种。栽培品种有:南板蓝、菊花、半夏、桔梗、苡仁、棕榈、杜衡、银花等数十种。具有开发前景的品种有:五倍子、矮杨梅、银杏、三尖杉、喜树、刺梨、猕猴桃、鱼腥草、杜仲等数十种。

  水族医药为其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贵州省政府已把发展药材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水族药物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从三都县的实际出发,可从事药品原料的粗加工,如为其他药厂急需的板蓝根浸膏、艾油、艾粉等的生产。还可以成立保健品厂,开发利用水族传统的食疗两用的资源如刺梨、猕猴桃,余甘子、银杏叶等的产品。

  三都还可以利用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势发展药材生产,争取扶贫基金发展药材种植和野生变家种,具体品种如艾纳香、石斛、三七、木蝴蝶、吴萸、半夏、杜仲、黄柏、银杏、金银花、乌梅等。争取扶贫基金开展麝、灵猫等药用动物的家养驯化、繁殖的研究。大力发展已有大宗药材的生产如桔梗、龙胆草、金银花、前胡、何首乌、余甘子、刺梨等品种。 

  研究成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民族医药。先后在贵州省都匀市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所,在黔南自治州中医院开设了民族医药专科门诊。50年代至70年代,在三都县组织召开了十余次小型民间医药材人员座谈会、献方献药会,并于1974年汇集编印成《三都水族自治县中草药验方选编》。

  1991年,贵州省中医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室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水族医药调查研究”的任务,先后在三都县的中和、周覃、九阡以及荔波、丹寨,采取开座谈会、上门拜访等多种形式,与百余名具有一技之长的水族卫生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收集了单、验方数百个,其中常用药物有数百种之多。据调查,民间行医的人员有很多是世代行医,老一辈言传身教,在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技术。

  贵州民族医药研究室的课题《水族医药调查研究》分为水族医药史,水族医药基础理论和治疗方法,水族药物,水族单验方选,课题论文集等5个部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水族医药特色,研究成果已有10多篇论文在国内有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并在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会议上进行过多次交流。该课题已获1995年贵州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