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博 > 专题展览  > 详细页面

[展览] 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开放与包容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 阚湛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9日 浏览量:

礼拜佛陀浮雕 公元2-4世纪,旅顺博物馆藏。

贵霜王朝伽腻色迦一世铜币 公元127—152年,上海博物馆藏。

石膏飞天壁饰,和田博物馆藏。

  亚历山大与秦始皇,究竟谁更伟大?汉朝与罗马,如果兵锋相指,谁能胜出?驰骋草原豪放不羁的人群,假使遭遇南亚思维缜密的吠陀与佛教,又会发生什么?时空无法折叠,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文明有“衢地”。衢者,四通之地。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衢地交合,正如公元1-4世纪统治着中亚和南亚部分地区的贵霜王朝,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通衢之地,闪烁着至今令人惊讶的光芒。

  一枚小小的古代钱币上,拥有迥然不同的两种相隔万里的文化;发现于南疆的一件小小石膏模制飞天,把中亚、南亚与中原相互连接了起来;当印度的佛陀在说法,希腊的科林斯石柱立在近旁,还有携带着希腊的基因、演绎着印度的思想、从河西走廊一路走来,最终行至中原的犍陀罗艺术。

  这就是贵霜。处于欧亚大陆“通衢之地”的贵霜,也是处于古代人类文明“通衢之地”的贵霜。

  上海博物馆的特展“欧亚衢地——贵霜王朝的信仰与艺术”开展以来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展览将于3月18日结束。展览展出的来自上海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和田博物馆的39件展品,诉说着千年丝路上的贵霜故事。

  上海博物馆青铜部副研究馆员王樾介绍说,古代贵霜王朝所处的地域是丝绸之路上的“通衢之地”,就像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当时无论东西往来、南北交通的古道都经过这片区域。北部草原地带的塞人文化、希腊化时代之后的西方文明、南方印度半岛的宗教信仰……各种异质文化在这片地域上碰撞交流频繁。展览用文物展现出贵霜作为“通衢之地”时海纳百川的开放和包容状态。

  贵霜王朝崛起之后,对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艺术或宗教信仰,比如伊朗高原上的琐罗亚斯德教、印度半岛的印度教和佛教,采取了包容的态度,将各种异质文化结合进西亚的本土文化之中,养育出自身特点鲜明的贵霜文化和艺术风格,并随着贵霜势力的扩张影响到了周边地域。

  从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融的角度来看,公元1至4世纪,亚欧大陆上的“丝绸之路”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处在丝路通衢之地的贵霜王朝,由于她的开放包容,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事实上的推动作用。对于贵霜人和贵霜王朝来说,这肯定不是他们主动谋划的结果,但对亚欧大陆的历史发展与进步、对整个人类文明艺术史来说,却是充满意义的一章。

  “我们尽可能地选择那些能够展现出贵霜王朝对文化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和将外来文明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文物,希望观众能从这些精美的文物上,对贵霜人那种融汇四方的文化艺术有直观的认识。”王樾说。

  在展示的文物中有不少石雕。建筑中大量使用石质建材,原是古代希腊人的特色,但很明显地表现在贵霜王朝的建筑中。希腊建筑中非常有特点的科林斯柱,被作为一种崇拜文化符号应用在佛陀说法的石雕中,科林斯柱是整幅画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些犍陀罗风格的塑像上,可以看到希腊雕塑艺术和佛教信仰完美融合在一起。

  贵霜人喜爱使用石膏制品,模制的技术非常娴熟。新疆和田地区的佛教遗址也出土了不少石膏模制的飞天像和佛像。来自新疆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一个用石头做的调色盘,是贵霜人研磨颜料、配色化妆时使用的器物,在阿富汗的考古中也有过不少类似的发现。

  展览展出了很多钱币。贵霜王朝的钱币展示出贵霜历代国王和神的形象,贵霜人将他们的国王和他们信仰的神都在钱币上形象地表现出来。

  钱币象征着政权的公信力,在图案或构图上一般不会经常变化。贵霜王朝的钱币则不断变化,分作早、中、晚三期。早期的几乎都是希腊风格,侧着的头像,戴着希腊式的王冠,包括希腊文的钱币铭文。中期开始了“本土化”或者说是“贵霜化”的改造,在构图和图案细节上,加入了许多本土的文化元素。例如不再仅仅是头像,还有国王站立、身穿长袍的形象等。晚期又是另外一种程式,图案里加入了各种不同信仰的象征。钱币上的神有时是佛教的,有时是印度教的,有时还有琐罗亚斯德的祭火台。

  王樾说,“丝绸之路是丝绸生意的商贸之路,是古代欧亚大陆上的交通网络,东西两端的人群通过这一道路互相认识、互通需求,进行文化交流和交融。古代贵霜王朝文化是丝路文化精神的一个侧面,展现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精彩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