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民族文博 > 专题展览  > 详细页面

乌兰牧骑:永不褪色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来源: 作者:黄永锐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浏览量:

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讲述了60年来乌兰牧骑的发展变化,让新一代草原人民重温了乌兰牧骑走过的艰辛。 资料图片

  今年是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始终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以对事业的无比热爱,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走出了一条文艺为人民服务之路。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12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文化厅作出《关于表彰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等11支乌兰牧骑“十佳乌兰牧骑”荣誉称号,授予恩和等10人“优秀乌兰牧骑队长”荣誉称号,授予伊兰等20人“乌兰牧骑事业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授予沙元琴等64人“从事乌兰牧骑工作30年以上优秀队员”荣誉称号。

  同日,内蒙古展览馆举办了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大型展览活动,以180张图片、82件实物生动再现了乌兰牧骑60年来扎根草原、服务牧民、继往开来的发展历程。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会也在呼和浩特同时成立。

  乌兰牧骑是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一个村落通常只有几个、十几个蒙古包,加上流动性大,有的牧民几年都看不上一次演出,于是乌兰牧骑应运而生。一支乌兰牧骑一般由十几个各怀技艺、一专多能的文化工作者组成。他们不仅送戏上门,还为牧民们理发、放幻灯片、办小型展览等,具有“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职能,为牧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因而深受牧民喜爱。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今年74岁的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退休老队员吉日木图看了展览后高兴地说。他表示,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为党的文艺事业和乌兰牧骑的精神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催人奋进

  10月9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将一封不寻常的信寄往北京,寄给习近平总书记。

  “今年对于乌兰牧骑,对于内蒙古,对于全中国来说,都是个意义重大的年份。我们一起商量着要给总书记写封信,报告乌兰牧骑的成长和进步,但是怎么也没想到,总书记那么忙,还给我们回信,太激动了!”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乌力吉图说。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个个激动不已。信中的每一句话,都令他们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给予高度评价:“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殷切希望,“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这封勉励乌兰牧骑队员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的回信在内蒙古自治区产生强烈反响。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当天下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传达回信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次日,自治区党委拟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要求“迅速在全区兴起学习贯彻热潮”。

  11月25日,星期六,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出现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专程调研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他强调,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着力推动乌兰牧骑事业繁荣发展。

  几乎在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的同时,锡林郭勒盟委书记也赶到苏尼特右旗传达精神。次日,锡林郭勒盟召开盟委会传达学习回信精神,并第一时间向各个旗县乌兰牧骑传达回信精神。

  乌兰牧骑的旗帜始终保持鲜红

  回望来路,乌兰牧骑走过了无限光辉的历程。

  1957年6月的一天,苏尼特右旗草原上,一支仅有12人、两辆勒勒车、几件乐器的小队伍向草原深处进发。这支演出队伍,全部家当为2辆胶轮车、4套服装、5件乐器,因而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

  这是内蒙古草原上组建最早的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工作场景。从此,“乌兰牧骑”这个名字在草原上迅速传播,深深扎根在广大农牧民心中。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党组书记的布赫对乌兰牧骑很感兴趣,亲自深入牧区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乌兰牧骑的经验后,布赫将这一形式在全区进行了培养和推广。1958年底,乌兰牧骑已在草原处处生根开花。

  1964年,乌兰牧骑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亲切接见了到北京参加会演的乌兰牧骑队员。

  布赫曾回忆:“1964年,乌兰牧骑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汇演,最后一个出场,却赢得了满堂彩。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对乌兰牧骑十分赞赏。周恩来当场提议,让负责乌兰牧骑的领导作专门汇报,同时要乌兰牧骑再作一次专场演出。当年12月27 日,我陪同周恩来总理观看了乌兰牧骑演出队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作的汇报演出。总理生前曾经先后12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这是绝无仅有的。他还亲自安排了乌兰牧骑在全国巡回演出的计划。”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1965年6月,布赫集中组织了全区的乌兰牧骑,分4路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作巡回演出,推广乌兰牧骑的经验,倡导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

  1974年起,乌兰牧骑开始走出国门。60年的演出实践中,乌兰牧骑分别在亚、非、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巡回演出,把草原的歌舞带到了异国他乡,把草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对于父亲在世时力推的乌兰牧骑,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也十分重视。今年7月22日,国内首个乌兰牧骑宫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建成使用。这座建筑总投资近8亿元,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由兴安乌兰牧骑、群众艺术馆、大剧院、音乐厅、电影院五大功能区组成。

  为乌兰牧骑宫落成揭幕的正是布小林。她实地查看了乌兰牧骑宫的设施设备及使用情况,认真观看了乌兰牧骑演职人员和中老年、青少年等群众团体的排练,并与大家亲切交流,勉励乌兰牧骑演职人员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刻苦训练、服务群众,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从成立的那天起,始终扎根草原大地,牧区、厂矿、驻地部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他们的舞台。60年来,他们累计演出上万场次,创作了近3000部作品。就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当晚,以此为题材的好来宝节目就已创编完成。

  “喜鹊枝头叫喳喳,总书记回信送给咱。字字句句暖在心,情不自禁拉起马头琴。”这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瓦·刚宝力道最新创作的好来宝开场白。

  在这个名为《总书记来信记心中》的好来宝里,58岁的瓦·刚宝力道这样唱道:“十九大报告绘蓝图,总书记的嘱托牢记住;草原作舞台,蓝天为幕布,新时代开启人人夸,扛起红旗再出发!”

  从诞生至今,乌兰牧骑的精神一代代传承。队员们始终坚持扎根草原、服务人民,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发展方向。

  在60年的演出实践中,从茫茫林海到大漠戈壁,从城市乡村到边防哨所,内蒙古乌兰牧骑先后创作了数万个文艺节目,《顶碗舞》《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上百个艺术精品广为流传,也培养出了一批艺术家。

  内蒙古文化厅厅长佟国清说,60年来,乌兰牧骑扎根草原、服务农牧民的宗旨始终没有变,短小精悍、一专多能、小型多样、轻便灵活的特色始终没有变,反映时代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目标始终没有变。

  “总书记的回信,为文艺事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鼓舞着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砥砺奋进。”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乌兰牧骑队员代表黄小云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乌兰牧骑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将始终不渝地沿着党和国家指引的方向开拓前进,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使乌兰牧骑的精神历久弥新,这是全体乌兰牧骑人的心声,也是他们的行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