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传承人  > 详细页面

去达孜白纳村寻访藏族智者阿古顿巴的印迹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刘华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8日 浏览量:

听着阿古顿巴故事长大的66岁藏族村民西绕云丹

在阿古顿巴父母亲的灵塔下的石块堆里,散落着一些“擦擦”

    与拉萨已进入夏季不同,白纳村还沉浸在春天的怀抱里。白纳村并不远,从拉萨出发,穿过达孜县城,从德庆镇政府东边的碎石子路向南面的山边行进5公里左右就到了。

  和达孜县城主干道边上已经“成年”的青稞相比,这里的青稞更像刚刚睡醒的婴儿,从土中钻出尖尖的小脑袋窥视着,似乎在证实春天是否真的来了。那遍地的油菜也刚从土中冒出两片嫩芽,密密麻麻的。

  散落在山坳里的藏式民居成了山谷的主要风景。贴满牛粪饼的院墙顶部也错落地堆满了牛粪,让低矮的农家院墙高出了不少。一群悠闲的藏鸡站在院墙上哲人般认真地思考着什么。带着头饰的牦牛卖力地咀嚼着,似乎在回味着青草的香味……这里就是白纳村。  

  白纳村各家的房屋都很新,也都通了自来水,但就是这房屋和水,让白纳村充满了智者阿古顿巴的气息。

  白纳村的拉巴卓嘎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带我去了阿古顿巴的故居。拉巴卓嘎不会讲阿古顿巴的故事,她找来村里66岁的老人西绕云丹,这位当年听着阿古顿巴故事长大的老人,带着我一起去寻访阿古顿巴的印迹。 

  阿古顿巴的故居现在只是一片废墟。西绕云丹说,两年前,这个故居虽已荒废,但还是有一定规模的,那时候村里搞安居工程,很多村民在政府的资助下建起了新房。当时,村民看到废墟上的石头是很好的建房材料,就纷纷往家搬,最后故居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当我问起村民们用阿古顿巴家废墟的石头建自家的房屋,是不是为了沾沾阿古顿巴的灵气,让自己也充满智慧时,西绕云丹笑着摇头说:“不是,大家只是为了节省资金,应该没有别的想法。”

  就这样,阿古顿巴家废墟上的石头镶嵌进了村里每户村民新建的房子里。 

  在阿古顿巴故居废墟西边的山坡上,有阿古顿巴父亲和母亲的灵塔。多年的日晒雨淋,使得其母亲的灵塔也成了一片废墟,守候在一旁的两株开着白花和黄花的灌木倒是充满生机。  

  灵塔下的石块堆里,散落着一些“擦擦”,看样子并不太陈旧。西绕云丹说:“据老辈们说,这个灵塔刚建时,是由10万个“擦擦”垒成的,当年的规模应该比现在气派,现在还有一些信众来这里转塔。” 

  阿古顿巴父亲的灵塔在其母亲灵塔右边的另一个山坡上,保存相对完好。两塔之间有一眼泉水,这是白纳村全村人的水源,西绕云丹说那泉水叫扎嘎曲米,是阿古顿巴的泉水。 

  “当年这个泉水是属于村里头人老爷的,谁家去背水都要交税。阿古顿巴就利用自己的智慧把泉水买了下来,免费供大家饮用。” 西绕云丹说,“现在为了方便,村里用管道把水接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村民们早就不用背水了。” 

  在白纳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阿古顿巴生活的年代,农奴们辛苦劳作的成果很大一部分要交给农奴主。第二年青黄不接时,很多人只好去向农奴主借“卓”(青稞),而农奴主还要加利息,这让农奴们苦不堪言。阿古顿巴看不过去了,他决定想个办法整治一下那些作威作福的农奴主们。

  那年6月,阿古顿巴来到农奴主的庄园,说他是来帮农奴们还“卓”的。农奴主很高兴,但阿古顿巴却说:“头人老爷,在还‘卓’之前,为给你助兴,我新编了一种舞蹈,现在就跳给你看。”  就这样,阿古顿巴不重样地跳了一天舞,头人老爷也开心地欣赏了一天。 

  跳完舞蹈,阿古顿巴转身就走,头人老爷赶紧叫住阿古顿巴,问道:“你不是要替大家还我‘卓’吗?为什么跳完舞就要走?”

  阿古顿巴冷静地笑着说:“尊敬的老爷,我已经还你一天的‘卓’了,因为我跳的舞名字就叫‘卓’。”  

  头人老爷愣了半天才明白,原来阿古顿巴用他的“卓”舞还了大家的“卓”。没办法,头人老爷只好宣布农奴们借的“卓”已全部还清,不用再还了。  

  这个故事叫《借“卓”还“卓”》,已被收录在《阿古顿巴的故事》一书里。

  现在,每年6月,在达孜县城桑阿寺前,还会举行“卓舞”表演,为的就是纪念阿古顿巴。据说,达孜县已经将“卓舞”申报为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绕云丹说:“关于阿古顿巴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村的很多老人都会讲。在西藏,不同地区的人也都会讲,只是大家根据自己的区域特色又进行了加工,但不管你到哪里,随时都可以听到和阿古顿巴有关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